公園如何規劃設計?
2021-01-20 來自: 甘肅禾楓景觀園林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瀏覽次數:291
1.2.1 高品質的物質環境 功能與形態并重,合理進行功能組合與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態環境,構造一個空間層次豐富、具有時代感的居住區。
1.2.2 高質量的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加強綠化系統建設、營造詩意的居住休閑環境。
1.2.3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做到安全、可靠:現代化通信設施、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統、上下水清潔能源供應系統、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工程設施。
1.2.4 高水平的管理 加強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土地利用率,統一規劃,分期建設。增強規劃彈性和對市場的應變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
2 公園規劃設計的原則
2.1 堅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狀及自然地形,有機地組織公園各個部分。在公園地形地貌的藝術處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為主,改造為輔,就地掘池,因勢掇山,力求達到園內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設計要充分考慮園林使用功能、園林景觀、園林工程、園林植物生長等諸方面的要求,合理開掘布局。在公園各景點的組織上,可采用以兩三處主景為構園,利用園路、溪水、山丘等造園要素連接各景區,使其前呼后應,過渡自然,構成協調的園林空間序列。
2.2 堅持以人為本要依據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要求,盡可能滿足游覽活動的需要。公園,是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公園規劃設計要依據城市園林綠地系統規劃的要求進行。注意與周圍環境配合,與鄰近的建筑群、道路網、綠地等取得密切聯系,使公園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
2.3 注重創新公園的規劃設計與其他規劃設計一樣,要不斷創新,在不同的環境中作出不同的設計。公園的規劃設計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公園,它應以自然為主線,開拓人與自然充分親近的生活領域,使身居鬧市的人們能獲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2.3分區設計
2.3.1休閑區設計該區域東起新廣花路,西至鐵路橋。此區域靠近居民區,北接秀全公園,具有豐富的文化沉淀,設計主要考慮到周邊市民的文化休閑活動和河道生態的展示示范,設置文化廣場和市民廣場等,廣場又設置開放草坪空間和林下空間,在不破壞自然環境前提下,有組織的使游人能夠親近綠地,感受自然,充分體現以人為體的設計理念,展現花都休閑的地方。
2.3.2生態體驗區設計生態體驗區位于新街河河道的中上游,考慮到原有磚窯廠和其他舊廠區等,以及原有水塘的河堤現狀,主要對原有的磚窯、石灰窯等進行改造,形成集遺觀覽、歷史博覽功能的藝術體驗區。南面自然山林中設置國花雕塑公園、康體游樂園等,并在整個公園制高點設置標志建筑,供人們登高遠望,瀏覽一河兩岸的美麗風景。
2.3.3步行橋景區設計步行橋景區地塊狹窄,景觀用地有限,方案利用防洪堤的放坡要求,結合地形、園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觀要素,營造景觀環境。景觀步行橋入口處設置螺旋型通道,滿足公園與步行橋之間的無障礙通行要求。該區設置了公園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2.3.4濱水主活動區設計濱水主活動區是公園內主要的活動區域,景區圍繞中心湖面組織景觀,通過各種形式的景觀要素組織豐富的親水場景。設置了集散廣場、濱水休閑、兒童活動、觀演、草坪休閑等功能區塊。滿足游人親水、近水的需求。該區域東起迎賓大道以東300米,西到鳳凰橋,作為花都的門戶,一方面是景觀和視線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園方向的人流量較大。滿足這一功能要求,在迎賓路兩側設置公園入口廣場,廣場是使命聚會、交通集散的主要場所,設置觀演臺,適合與大型的節假日慶典活動。同時,在周邊設置茶室、餐廳、游船碼頭、小賣、廁所等功能建筑。另外,為了開闊視野和大氣的空間效果,新的設計拓寬原有水面,沿規劃路邊設置綠道,由2米自行車道和3米人行道組成,并沿途設置親水平臺、休息坐凳、景觀燈柱等景觀,豐富河堤景觀帶。
2.3.5生態標本園區生態標本同區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觀形態,同時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場所。本區內地形相對較為復雜,便于不同習性植物的生長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發揮標本園的示范作用。以群島的形式反映濕地景觀,設置水杉方陣,展示其于性之美。結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種植山區植物。區內設置溫室,引進和栽培熱帶植物和珍惜植物。豐富了標本園的植物品種。
2.3.6生態培育區設置生態培育區,在盡可能減少人為干擾的情況下,逐步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設置景觀挑臺組織觀景。該區作為生態培育的一個示范區在全園乃至整個濱江生態帶得以貫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濱江生態系統。隨著人流量的增加,該部分區域可以有組織的加以二次建設,形成公園新的游覽景點。
2.4植物規劃根據地塊特征,景觀及功能需要,進行植物配置宏觀控制。
2.4.1以鄉土樹種為主,形成綠色基調;局部點植樹種,提高景觀檔次。在樹種的選擇上,以適宜本地生長、具有良好生態習性和觀賞性的鄉土樹種為主,在保證景觀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資本投入。在局部景觀亮點和視線焦點處,可考慮植物,用以點景:
2.4.2配合地塊功能特征。進行空間組織,尤其要注意通過植物的調和使防洪堤、綠地、水之間的和協共生,形成環境整體。由植物配合進行窄問組織,根據景觀區域或開放,或幽閉,或疏朗的空間要求,配以庭蔭、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種特征形態的空間;
2.4.3根據本工程為濱水綠化的特點,在植物品種選擇上,要注意多選用耐水濕性較強的植物,如水杉、池杉、菖蒲等,并考慮其沿江的抗風能力;
2.4.4充分發揮植物生態功能:從植物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植物的生態特征和環境改良能力,選擇抗性較強的樹種,合理配置,以達到生態效果。
想了解更詳細內容,可來電聯系甘肅禾楓景觀園林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對甘肅園林設計公司,甘肅園林綠化設計,蘭州園林景觀設計公司,蘭州園林景觀設計,甘肅園林設計進行詳詢了解